腹瀉表現為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糞便性狀異常,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或血便等。感染性腹瀉是指各種急慢性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引起炎癥所致的腹瀉。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外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或寄生蟲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腸道傳染病,稱為其他感染性腹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定義為丙類傳染病。
我國感染性腹瀉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諾如病毒和旅行者腹瀉是關注熱點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傳染病處冉陸教授在第十三屆中國腹瀉病高峰會上分析了中國腹瀉病監測數據,重點介紹了諾如病毒和旅行者腹瀉進展。她表示,隨著我國居民衛生意識和衛生水平的提高,自2008年以來,腹瀉未再進入前十位全國法定傳染病死亡順位。而根據法定傳染病監測系統(大疫情網),2004-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瀉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從30/10萬人升至70/10萬人,其中5歲以下兒童報告病例占50%。
諾如病毒 冉教授介紹,諾如病毒是全人群感染急性胃腸炎中最主要的原因(表1)。諾如病毒變異快,每隔2~3年出現新變異株。
我國自2014年冬季以來,GⅡ.17變異株所致的暴發疫情大幅增加。
諾如病毒感染劑量低(感染劑量為18~2800個病毒粒子),排毒時間長(2~3周),可通過糞口途徑、攝入由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境進行人際傳播,并可通過被患者吐瀉物、感染的餐飲從業人員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圖1)。一起暴發中可能存在多種傳播途徑。
2015年11月,CDC發布《諾如病毒感染暴發疫情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5)》,對諾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和暴發判定標準,疫情發現、核實與報告,疫情調查,預防控制措施等,進行了規定。根據該指南,諾如病毒防控措施包括:
★ 病例管理
病例:在急性期至癥狀完全消失后72 h應進行隔離;
隱性感染者:自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后72 h內也應進行居家隔離;
從事食品操作崗位的病例及隱性感染者:連續2次糞便或肛拭子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后方可上崗。
★ 手衛生
采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 s。
★ 環境消毒(常用含氯消毒劑)、食品安全、水安全、風險評估、健康教育
旅行者腹瀉 據WHO報道,全球旅行者腹瀉發病率約為20%~50%。2004年中國一項研究對廣州機場入境的中國籍回國者調查發現,旅行者腹瀉發病率約為11.64%。
冉教授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游客旅行人次的激增,旅行者腹瀉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而目前國內關于旅行者腹瀉總的發病情況,相關風險因素,尤其是與疾病預防、治療及健康經濟學方面的指標尚不清楚。為此,冉教授團隊正在開展旅行者腹瀉調研項目,以期了解我國旅行者腹瀉發病特征,為預防、控制、合理治療旅行者腹瀉提供依據。
兒童腹瀉和成人腹瀉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在日常預防、臨床診治中存在什么樣的誤區?目前對于腹瀉的診治方面有哪些進展?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感染科朱啟镕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介紹。
兒童腹瀉特征:
新生兒非母乳喂養易腹瀉兒童腹瀉多為病毒感染
朱啟镕教授介紹,兒童腹瀉主要由兩個因素所致。生理因素方面,兒童從出生到青少年階段,其消化系統逐步發育完善。新生兒不能分泌消化酶,4個月后才逐漸能消化淀粉類的食物。因此,嬰兒出生后如不是母乳喂養,易引起腹瀉。尤其是人工喂養,其喂養容器等增加了污染的機會,導致兒童腹瀉。從病理因素看,除正常腸道菌群,任何微生物都會引起消化道感染。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條件、衛生條件的改善,兒童細菌性腹瀉逐漸減少,而病毒性腹瀉越來越多,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腸病毒等。而新生兒通常不會感染輪狀病毒,因為母乳含有抗體,母乳喂養可減少輪狀病毒感染率。
成人腹瀉主要原因:
旅游頻率增高 飲食方式 衛生習慣
張文宏教授表示,成人腹瀉以細菌、寄生蟲感染為主。隨著國人旅游熱情的高漲,出國旅游頻率大幅提升,旅游過程中的飲食衛生問題成為腹瀉的重要原因,如沙門菌感染、痢疾等都可能通過飲食傳染。
其次是飲食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外面吃飯,增加了感染的機會。病毒感染后可獲得較長時間的免疫,而細菌感染后再次接觸病原菌會出現反復感染。第三是衛生習慣。洗手是預防所有接觸感染疾病的重要手段。
腹瀉超過6周就定義為慢性腹瀉,需到醫院徹查原因。張教授表示,感染性腹瀉慢性化較少見,僅有部分(如痢疾、腸結核、老人反復抗菌藥治療艱難梭菌),如不進行合理治療,易反復發作。大多數慢性腹瀉是非感染原因。
腹瀉治療兩大誤區:
置之不理或濫用抗菌藥
張教授表示,腹瀉某種意義上是胃腸道接觸病原的洗禮,有助于免疫功能的健全,但這并不意味著出現腹瀉癥狀后可以置之不理?!坝袔追N腹瀉一定要就醫:一是痢疾,即大便帶血;另外是水瀉,會導致嚴重脫水。不治療會導致病情嚴重,甚至致命?!睆埥淌谡f,短時間止住腹瀉很重要,需要口服補液。
濫用抗菌藥是腹瀉治療的另一個誤區。一般腹瀉無需抗菌藥物。臨床上只有痢疾、傷寒、霍亂等,腹瀉的同時發熱、白細胞水平高,才需抗菌藥治療??诜a液是腹瀉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張教授介紹,人體應對外界病原體有三道防線。第一道是腸道正常菌群;第二道是腸道黏膜屏障,腸道黏膜細胞整齊排列,防護病原入侵;第三道是免疫細胞。因此,腹瀉伴有發燒等炎癥反應時說明病原體已破壞前兩道屏障,進入免疫調節階段。此時,應口服補液,避免脫水;鑒別病原體,針對性治療;使用黏膜保護劑促進腸道黏膜修復;適當添加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最后,兩位專家均表示,對于感染性腹瀉,做好手衛生、隔離、院內感控管理等非常重要。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及局部感染暴發現象。
-
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新生日記》 陳燃挺大肚為全家當導游
醫師報訊 芒果TV自制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第十一期將于今日中午12點上線。節目組發布一組最新劇照,陳燃挺孕肚為一家六口介紹具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一家六口相處溫情和睦,丈夫劉智滿Mark上街更是處處牽手保護辣媽陳燃,私下互動盡顯甜蜜。 陳燃...
2021-03-17 -
精準健康傳播“七則”
對于從事醫學科學普及的工作者來說,如何精準健康傳播是擺在當代科普人面前的一項重要命題。如何回答好這一重要命題?怎樣向時代與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無疑,精準健康傳播學也就成為醫學科普工作者終身要學習研究的主要課目。筆者結合幾十年來醫學科普的實...
2021-03-17 -
運動改變糖尿病 科學引領大健康
本報訊 (記者 宋箐) 運動與糖尿病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話題,中國有著龐大的糖尿病人群,如何有效地進行管理,有何經驗可以借鑒和分享是當前慢病管理上的重要議題之一。 10月31日,“健康中國”傳播激勵計劃之“運動改變糖尿病”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 在《健康中國...
2021-03-17 -
科普:科學與藝術的高度融合
“醫學科普是指把高精尖的醫學知識和技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手段‘藝術地’傳播給普通大眾。這里涵蓋了兩個概念‘科學’與‘藝術’,只有將科學和藝術高度融合才能快捷高效地講科學、話健康,使普通民眾更易接受、消化?!痹谥袊t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會長...
2021-03-17 -
腹瀉不是一件小事
腹瀉表現為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糞便性狀異常,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或血便等。感染性腹瀉是指各種急慢性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引起炎癥所致的腹瀉。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外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或寄生蟲引起的以腹瀉為...
2021-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