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但同時也是一種完全可防可治的疾病。2019年,瘧疾導致40.9萬人死亡。數十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社會一直致力于支持各國政府消除瘧疾的努力,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瘧疾在中國曾經很普遍,1940年代每年報告3000萬例瘧疾。經過70年的努力,2021年6月30日,中國獲得了世衛組織給予的無瘧疾認證,成為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30多年來第一個獲得無瘧疾認證的國家。該區域已取得這一地位的其他國家包括澳大利亞(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萊達魯薩蘭國(1987年)。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共有40個國家和領地獲得了世衛組織的無瘧疾認證。(來源: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中國消除瘧疾之旅
從1950年代開始,我國衛生主管部門致力于通過為有瘧疾風險的人提供預防性抗瘧疾藥物以及為患者提供治療來定位和阻止瘧疾的傳播,同時減少蚊子滋生。1967年,我國啟動了“523項目”——一項旨在尋找瘧疾新療法的全國性研究計劃,最終在1970年代發現了青蒿素?;谇噍锼氐穆摵席煼ǎ?/span>ACT)的核心化合物是當今最有效的抗瘧藥物。
世衛組織全球瘧疾規劃主任Pedro Alonso博士指出:“幾十年來,中國能跳出固有思維模式,這對中國應對瘧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全球產生了顯著的連鎖反應?!?/span>1980年代,早在世衛組織建議使用蚊帳控制瘧疾前,中國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早廣泛嘗試使用藥浸蚊帳來預防瘧疾的國家之一。到1988年,在全國范圍內分發了240多萬頂蚊帳,大大降低了部署地區的瘧疾發病率。
到1990年底,我國的瘧疾病例數驟降至11.7萬例,死亡人數減少了95%。在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從2003年開始,加強了培訓、人員配備、實驗室設備、藥品和蚊蟲控制,使病例進一步減少。2010年,我國啟動了國家瘧疾消除規劃,該規劃以強有力的政治承諾為后盾,以跨13個部委以及中央和地方間有效的聯防聯控作為支持,取得了驚人的成果。2011年建立“國家寄生蟲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統”。2012年總結提出消除瘧疾的“線索追蹤,清點拔源”策略和“1-3-7”工作規范。2016年24個流行省全部建立省級瘧疾診斷參比實驗室。
2017年全國首次實現無本土原發感染瘧疾病例。2020年,在連續4年報告零本地病例后,我國申請了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正式認證。獨立的消除瘧疾認證小組成員于2021年5月前往中國,核實我國的無瘧疾狀態及其防止瘧疾再次發生的規劃,于6月30日授予無瘧疾認證。
1950-2019年全國瘧疾發病情況
成功的關鍵
國家瘧疾預防和控制計劃要取得成功,需要有高級別的政治承諾,并將其轉化為充足的國內經費支持和往往堅持數十年的干預措施,甚至在國家實現無瘧疾狀態之后也是如此。大多數實現瘧疾零病例的國家都具有良好的初級衛生保健體系。有效的數據系統、強大的社區參與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也是成功的關鍵。
以云南省為例。云南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為蚊子提供了很好的滋生條件,當我國在2010年宣布消除瘧疾的國家政策時,云南省的瘧疾高風險縣數量居全國首位。
過去十年中,云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與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努力消除全省各地的瘧疾本土病例。我國的“1-3-7”策略是瘧疾消除工作取得成功的核心:任何經快速診斷方法或顯微鏡檢查確診并治療的瘧疾病例需在1日內向疾控中心報告;縣級疾控中心須在3日內進行病例調查和確定是否存在傳播風險;縣級疾控中心須在7日內對病例曾到過的地區進行瘧疾風險管理,包括對社區成員進行檢測和治療,確定瘧疾類型,提高社區公眾認識,開展蚊子種類調查,通過室內噴灑殺蟲劑等手段進行滅蚊等。由于嚴格貫徹了“1-3-7”策略,云南省多年來未出現一起本地瘧疾病例。
遏制瘧疾:保持警惕 加強國際合作
展望未來,已獲得無瘧疾狀態認證的國家仍應保持警惕,以防瘧疾卷土重來。輸入性瘧疾病例的風險仍然是一個主要關切,特別是在云南省南部,該省與三個瘧疾流行國家接壤: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和越南。我國還面臨著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瘧疾流行地區回國的中國公民中輸入性病例的挑戰。
為了防止這種疾病的再次發生,中國加強了對高危地區的瘧疾監測,并積極參與區域瘧疾控制舉措。如同當前的大流行疫情一樣,沒有密切的跨境合作,任何國家也無法控制瘧疾。一旦出現瘧疾輸入病例時,衛生主管部門必須迅速行動,阻止發生任何本地感染。在云南省的邊境城鎮和村莊已經設立了68個瘧疾咨詢服務站,以協助快速發現瘧疾輸入病例。
在整個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國一直在通過一個在線平臺為保健提供者提供培訓,并舉行了虛擬會議,交流瘧疾病例調查等方面的信息。
-
感染HPV不是女性“專利” 專家呼吁:接種疫苗是最佳預防手段
(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荊冰 ) 相對于女性,男性 HPV感染很少被關注 。 感染 HPV 不是女性 “專利”! 在日前 由《 保健時報 》聯合《 醫師報 》主辦的 “守護健康·無所’V’懼”2021HPV科普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的現場 , 來自相關領域的 專家提醒,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感染 H...
2021-09-10 -
周彩存教授團隊:免疫治療EGFR突變NSCLC:黃昏還是黎明?
醫師報訊 (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8月,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團隊在《胸部腫瘤學雜志》發表了一篇評論性文章,探討了目前腫瘤治療領域最熱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亞洲肺腺癌患者最常見的突變——EGFR突變人群獲益不明顯的相關問題,并...
2021-08-10 -
【音頻】四川汶川昨晚發生4.8級地震;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侯仲成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被問責;『醫師報·早報分享』第69期
“醫療工作者該如何表現‘醫治的本領’呢?我認為如同舞臺上演出的音樂及話劇表演一樣,‘醫治的本領’會在臨床或患者的護理中如藝術般展現出來?!薄猍 日]日野原重明 如下是『今日早報·第69期』~ 7月15日,星期四,農歷六月初六 【百度熱搜】 四川汶川昨晚發生...
2021-07-15 -
強基層 促發展|“健康新征程 關愛走基層”公益項目覆蓋10余省份 將優質醫療資源“沉到底”
“守護人民健康沒有終點,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醫療的網底作用,夯實基礎,加強基礎設施和人才建設?!?月11日,在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GE醫療中國公益支持的“健康新征程 關愛走基層”主題活動(以下稱“新征程行動”)上, 人民網黨委委...
2021-07-12 -
2021年度北京地區慢病健康管理--癌癥篩查與早診培訓項目 啟動會暨2020年度項目總結會順利召開
2021年7月8日,北京地區慢病健康管理--癌癥篩查與早診培訓項目(第二期)啟動大會暨2020年度項目總結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會議由項目技術負責單位北京健康管理協會主辦,大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北京市衛健委疾控處、北大腫瘤醫院、北京電力...
2021-07-09
